读《商业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有感
2015-05-15 15:01:25
2015-5-14 |
|
最近,我看了中国商业联合会张志刚会长在国际商业经济论坛上发表的《商业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实践》一文,深入地解读了中外商业经济理论思想的发展沿革,同时对我国当前商业经济的实践发展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和评判,我觉得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可堪精品的文章,并就此谈谈我对相关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看法。
首先,我赞同张志刚会长关于对整个经济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观点论述。他演讲的头一部分基本上是以商业经济为重心,深度地概括和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沿革,阐明了中国有自己的经济学和经济理论思想,并客观地指出了中国人对世界经济学理论的启蒙研究是有贡献的;同样,现在西方的政治经济学遭遇到了现实的挑战和窘境,原来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出现了没落或衰退的趋向,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此,我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适当结合宏观调控措施,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在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思想,同样适用现在对市场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最主要的就是运用信贷、利息、财税政策和法制规范等干预手段,不能让商业化的市场经济脱离基本的管束而完全放任自流和过度任性。
其次,政治经济学是商业经济的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规律更多地适用于商业经济。虽然政治经济学普遍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商业三大部门经济领域(马克思也把经济部门划分为农业、工业和商业三大部门),但应用得最多的、最有用的是商业经济领域,因为农业大都是技术问题,工业也多数是工业管理,而商业经济更多地适用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交换、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基本规律。20世纪80年代初,我受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委托所做的《商业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规划》调研报告中,就按照政治经济学理论归纳起来提出了“运用经济手段间接宏观调控下的商品自由流通”,内涵就是四句话:“商品要自由流通(取消票、证、本、物资管控),商人要自主经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营国有体制的上层建筑不相适应),商品市场要充分竞争(防止行业和市场垄断),商品流通要间接宏观调控(靠信贷、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因此,政治经济学理论是研究商业经济的一个基本工具,这是我60多年学习和从事商业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的体会。
最后,关于对当前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实践中商业业态形势的评判与看法。张志刚会长在国际商业经济论坛上的演讲中,从现代电子商务、商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业商业智慧和餐饮业等多种具体的商业业态领域,正确地分析和总结了当前我国商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实践成就,其中让我感受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他重点谈到的实体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关系、小商品市场、餐饮业等几个商业业态的发展问题。
一是关于实体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关系。当前正是电子商务和实体商业碰撞最为激烈的时候,但两者应当是相互共存和共同发展的关系,多种商业形式共同发展这是正确的,电子商务并不能完全挤垮或替代实体商业,实体商业还是占据主流,电子商务只是占据了新增长的部分。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其存在的假冒伪劣、商业信用、诚信经营、监管困难等问题还有待规范解决,而实体商业中的零售超市、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实体业态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实体商业不仅是一种商业经济活动,它还是一种生活娱乐文化活动和社会繁荣兴旺的文化表现,这种职能是电子商务永远代替不了的。互联网、移动终端这些现代科技仍然会继续发展,但正如传统坐商和行商的关系,我认为实体商业和电子商务将长期并行不悖。
二是关于小商品市场的转型发展。张志刚会长充分肯定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并作了深远的前景展望,它的交易范围已经不是全国性而是世界性的了,其实已经发展成为了某些类商品的世界交易中心。我觉得,小商品市场将会替代原来传统的批发市场功能,是一种新型的批发商业业态形式,现在的小商品市场、小商品城有了现代电子商务科技的发展会如虎添翼和前途无量,可以发展成为某类商品的世界交易中心。
三是关于餐饮业的发展问题。张志刚会长就我国餐饮业所作的“大众餐饮走精品化之路,高档餐饮注重服务文化内涵”的概括和论述,不仅是我国餐饮业历经市场挑战始得复苏的既往路径,也将是未来餐饮分层化、个性化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同时,餐饮行业的基本特点是服务性、手工技艺性的劳动,是最适应个体私营和充分竞争的行业,由于中餐烹饪的即烹即食、现蒸现卖的特性,因而它并不适合现代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餐饮业更适宜实体商业的经营方式。
|
上一篇:2015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之十
下一篇:最后一页